1. 首页>>主页 > 税务筹划 > 税务知识 > >税务筹划的风险是什么?老板都必看!

税务筹划的风险是什么?老板都必看!

  
 
  要说税务筹划的风险很大的原因是你进入了税务“伪筹划”,也就是税务筹划的误区。
 
  不要小看这个误区,干了十几年的财务一不小心就被逼着进了误区。
 
  还有一些公司为了满足特定的审计事项,也会听信事务所的专业人士建议,进入这个误区。
 
  再有就是一些做税务筹划服务的人员专业技能不扎实,利用伪筹划来服务。
税务筹划的风险是什么?老板都必看!
  今年2月份,我去见新客户,就是被熟人介绍的代账人员给坑了。
 
  事情是这样的,这家公司成立五年以上了,这几年每年都在找代账,老板对代账人员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要求:做账报税自不必说,还得能做税务筹划。要不是律师朋友推荐,亲自面谈咨询,老板真不放心再请代账了。
 
  经过深入了解,前几年经朋友介绍找的第一家代账,负责每月拿单据的人不是专业人员,弄丢了几次发票,为这没少操心跑腿。
 
  后来又换了一家,本来面谈的人员很专业的,可代账的是另一人,代账的人到年底最后几天才告知老板,说当年的利润太多,要找票,否则税负很重,就几天了,能有什么办法,老板中年出来创业,不想找事,把税认下了。
 
  最后求助于税务专管员,专管员给介绍了一个,去年给的税务筹划方案是买车买房,照做了,做完才发现不对,一下子投了那么大笔钱进去,还只能用这一次,不仅要给多余的车和房进行安置,分配如何使用,来年还发现又新增了车辆购置税、房产税、印花税等,卖了吧,还是得先交一堆税。
 
  像这种顾前不顾后的操作,真不叫税务筹划。
 
  今天,跟你分享一下税务的“伪筹划”,财务和审计人员已经进入误区的,尽早收手,害人害己!
 
  常见的税务筹划误区,起源于绝大多数人对税务筹划的趋之若鹜,或是完全凭借财务人员的理解,或是在某些税务讲座上道听途说,主要是两个方向:人为减少收入和人为降低成本。关键在“人为”上:
 
  一、减少收入
 
  少计收入的情形:
 
  1.确认收入不按会计准则规定进行,而是以收到货款为依据。在发出商品时仅仓库管理员记账,会计不记账。
 
  2.销售原材料不计“其他业务收入”,而是违规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或直接冲减“应付账款”科目,不计销项税额。
 
  3.废品、边角料或废旧物资销售收入不记账,如果是现金交易,直接存入私人账户。
 
  4.制造大型设备的工业企业或提供建筑等劳务的企业把质保金长期挂账,扯对方违约的理由不确认收入。
 
  5.价外费用和视同销售的交易不计收入。如收到延迟付款违约金时冲减“财务费用”,或企业用外购的产品等送礼或投资,不视为销售收入计算销项税额。
 
  6.销售返还或退回产品,不入账,直接账外经营。
 
  7.从事生产经营和应税劳务的混合销售,纳税人随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法记账报税。比如故意不予区分适用税率不同的业务事项,将其混淆,按照最低税率的业务申报纳税。
 
  延后确认收入:
 
  1.为调整利润,人为将收入记账时间跨期,比如应计入本季或本年的收入通过更改相关的原始单据,或与客户串通修改单据,推迟到下一季度或下一年度。
 
  2.包装物押金放任不管,逾期也不申报纳税。
 
  二、增加成本
 
  多列支出:
 
  1.股东、管理层或员工将个人开支或家庭开支记入公司日常开支,比如购买房屋、汽车等由公司付钱,发票开给公司,权利人却写成股东、管理层或员工。又比如个人下馆子后以招待费或会议费的名义在公司报销。
 
  2.将本下一年度负担的费用,在跟对应服务商沟通后,提前开具发票,将支出计入本年度。
 
  3.为了增加成本,刻意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报废率,通过多计物料成本的方式操作。
 
  4.最大化利用会计估计,比如按最低年限使用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提高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或摊销;又比如,通过改变坏账准备或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式和比例,降低利润。
 
  5.将本属于资本化的支出费用化。
 
  虚列支出:
 
  1.在利润过高时,随意预提无依据的费用。
 
  2.企业暂估入库的原材料进行领用增加成本。
 
  3.小企业老板自行找票来对应增加企业的费用支出。
 
  专业人士到底专不专业?首先看他们给你的筹划方案有没有踏进上述误区。这些误区不叫税务筹划,你可以统称它为“造假”。上述这些操作都违背了常规的业务逻辑,属于人为针对某一件事项或交易做出的流程或单据调整,而不是按照正常流程操作得来的,已经超出了“合理避税”的范畴。
 
  税务筹划的风险有时也会来源于对政策的把握不够精准,因为不同的人对某项税务政策的了解会存在出入,比如你凭自己对税务筹划的理解实施的筹划方案,在不同的税务局办税,有些地方会通过,有些地方就通不过。这是因为尽管国家税务总局在下发文件时通常会同时下发政策解读,但在政策解读中措辞谨慎,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信息含量,而省级及以下税务机关不能出台实质性的税收政策,只能下发税务管理程序性的文件,在这一过程中就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特别是一项新的税收政策出台后,实施细则却没有那么快跟进,只有当大家咨询得多了,税务机关通过内部咨询渠道层层上报,统一口径后,才会产生较全面的操作规程。
 
  有一种情况还出现在政策更新不及时上。税务政策多如牛毛,有时会出新废旧,不能完全指望税务筹划人员能全部记在脑中。对于不专业的税务筹划人员,他在开展这项服务的过程中,不会去更新自己原先的认知,查证税务政策的变动,这就可能使这件事产生风险。
 
  有时你学到税务筹划知识过时了,也会产生风险。最近看抖音就发现,视频传播有时也会带来误会。有些人想学习税务筹划的课程,抖音上就有做这个的,只是一条视频发布后会持续传播一段时间,像税务优惠政策经常会规定时效,比如2022年12月31日止,往往到了这一天,税务机关也没能及时发布新的延长时效的新政策,于是有的人想借着这些知识传播技术,结果就弄巧成拙了,因为今天我就看到一个类似的讲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的视频,可能发布者在做这条视频时,相关政策还没出台,也可能是根本就没注意,但是实际上这种优惠已经延期到了2024年底。其实对于有时效的优惠政策,专业的人会非常注意这点,并且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将这件事明确告知客户。
 
  我相信未来在互联网上想割韭菜的人会越来越多,最近我也是被这些创业者的广告差点迷了眼,但是想想,利他才能利己,如果你不利他,那么对于这个给你交钱的人来说,你也只能赚到这一次,还要冒着被骂的风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